top of page

​共生家園問與答

Q1:共生家園是否為

政府立案的地方?

這不是一個政府所成立或立案的社福團體,但基於一些人士希望能對這樣的地方有所支助,所以我們成立了協會。

基本上這裡的運作有三個面向:

  1. 這裡是個「家」,活不下去的人相互支持,一起過生活,這是我們的精神,也為社福工作帶來一種改革。

  2. 這是個「信仰」,但不是宗教。我們以家園的形式發展,不論是基督之愛,或是佛陀的慈悲,都可以在這裡融合。因為我們促進合一而不是分裂的信仰,而「相合」也是我們希望展現在生活中的表現。

  3. 整個家園就是一個「企業」,但我們凡物公用,是共享的社會型企業。近年因為經濟需要,和對年輕人的訓練,開放以個人和小團隊的方式,對外接工作。但這只是階段性任務,最終必須回到「公」,一種以公有共享為前提的企業型態。

Q2:共生家園是否
限制收容對象?
共生家園收費制度如何?

這裡不是收容所,所以我們沒有限制對象,只要是對於建立和諧家庭有意願,不是談對價的現實層面的,都有機會成為進來一起共生的對象。但我們不是收容中心,收容是二元對立(收容者和被收容者),共生是一元的(眾人平等、彼此需要)。

家園並沒有收費制度,但是我們希望有能力、或有家人者,夠自己擔當這個責任,可以有固定的捐款支持我們的工作。也希望有企業擔負社會責任來認捐。

Q3:

如何申請入住

共生家園成為住民?

當事者本人,或有其家屬陪同,進行1〜2次的面談,確定入住的需求和決心。但因法規的限制,目前無法接受生活不能自理者的入住申請。

完成面談,彼此接受後先試住一周,若願續住則在一年期間內成為長期住民。經歷一年的審慎考慮和適應,即能成為正式共生成員。

Q4:共生家園有休假日嗎?

共生家園本身每個星期一是休假日,不用上崗,可以做自己的事。而有對外接工程的小隊,則依任務需求由各工班自行安排。但在這裡其實沒有所謂休假或不休假,因為我們已經把信仰、家庭、事業三者結合在一起,這裡就是我們的家。

Q5:是否一定要信
基督教?

這裡是不分宗教,沒有強調基督教是唯一信仰。因為共生是國度性的工作,它是超越宗教的,我們強調的是共生的生活。

Q6:我不想住了
可以離開嗎?

隨時可以離開。然而一但融入這樣的生活,它裡面有一種奧秘,是人與人之間無可取代的關係,這種無可言喻的親密,是現代社會早已不存的東西。所以在家園裡面居住7〜8年,甚至超過10年的人,大有人在,他們在這裡結婚、生小孩、擁有安定的生活…他們親自品嘗過那種奧秘。

Q7:入住共生家園
的規定是什麼?
若我不遵守會被驅逐嗎?

一般來講我們並不會驅逐自己的家人。但是要住進來,有三個步驟必須要完成:a.認定以恩典為核心價值的家園系統,我們不是對價關係,而是恩典關係。B.融入生活,不製造分裂。c.有意願服務大家。如果來的是一個閒懶之人,他自己是會留不下來的。

Q8:聽說共生家園
是經濟是共享

共生家園是一個小國寡民的大同世界,每個人只取所需,不取所要。因此我們所有的財物、經濟是公有共享,屬於全體住民所共有。

主流社會的經濟是掠奪型的,充滿負能量。共生是循環性的經濟,強調恩典和分享式的經濟。

然而目前基於技能養成的需要,也訓練共生家人對自己的負責,一些水電的支出和房舍租金的分攤,也都讓全體家人各自有一部分的負擔,而一些非共生家園直營的收入,也歸予個人。但這是階段性任務,當整體家園的素質,足堪公有共享之時,我們將回復到共有的經濟模式。

Q9:一般人對於
共生家園有所感動
能夠給予家園
甚麼樣的協助?

目前我們正在發展田園型共生。大地藏無盡,親近土地是現代人非常需要的,我們期待有理念一致,願意支持的人士,可以提供土地協助共生家園完成這樣的使命。

其他諸如企業淘汰的電腦、家庭不用的家俱、或者二手物資、以及款項的捐助,都是可以協助到共生家園的

共生樹.png

郵局劃撥帳號:19726414
戶名:中華民國希伯崙全人關懷協會

銀行:華泰銀行(102)  中壢分行
帳號:27-61-00007762-4
戶名:社團法人中華民國希伯崙全人關懷協會

  • Facebook
聯絡我們
地址:桃園市楊梅區青山三街77號B2
電話 : ​(03)496-2916

​​​

bottom of page